资讯
首页  >  专题  >  环球科学  >  环球科学<前沿资讯>

摇啊摇能让人睡得更香,这招对果蝇也适用


图片来源:Dr. Kyunghee Koh, 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
摇晃着哄婴儿入睡的做法很普遍。儿童和成年人坐长途汽车时也容易昏昏入睡。出于某种原因,柔和的机械刺激能够让所有年龄段的人都睡着。果蝇的睡眠和人类睡眠非常相似,通过研究如何调控果蝇睡眠,我们能了解很多人类睡眠的秘密。《细胞》(Cell)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文章报告,通过一种称为习惯化(habituation)的简单学习形式,果蝇会在摇晃过程中睡着。
“婴儿喜欢被摇晃着入睡,但这个我们熟悉的现象背后的神经机制还是一个谜团。我们想要建立果蝇这一模型系统,来研究通过机械性刺激诱导睡眠的机制。”Kyunghee Koh博士说,她是美国托马斯·杰斐逊大学(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)Vickie&Jack Farber神经科学研究所和触突生物学中心(Synaptic Biology Center)的助理教授,也是这一研究的资深作者。
研究人员发现,在摇晃过程中,果蝇睡得更久,对能够唤醒果蝇的光脉冲反应也更迟钝。此外,在摇晃之后,它们更加清醒,这表明它们积累了足够的“睡眠点数”(sleep credit)。换句话说,在摇晃时,它们的睡眠量好像多于自己的需求,这让它们之后在睡眠更少的情况下也能状态 良好。

图片来源:Pixabay
这些发现表明,摇晃诱导的睡眠类似于常规睡眠,帮助果蝇发挥某些重要功能。他们发现在摇晃过程中,果蝇获得多少额外的睡眠取决于它们的遗传背景,以及摇晃频率和幅度。Koh博士团队还发现,这一过程涉及了多个感觉器官。
有趣的是,在一开始,摇晃会让果蝇变得比平常更活跃,然后才逐渐让它们进入睡眠。此外,在多次重复接触摇晃之后,果蝇入睡的能力得到了提升,这表明它们已经养成了习惯,这是一种简单的学习形式。“随着时间推移,果蝇明白了摇晃不具威胁,这样降低了它们对刺激的反应,否则在这种刺激下它们会一直保持警觉。”Koh博士解释说。对于摇晃诱导的睡眠,抑制警觉性相当必要,因为多巴胺水平升高的突变果蝇更加警觉,不容易在摇晃的情况下睡着。

图片来源:Pixabay
目前仍不清楚同样的机制是否对人类也有效。但Koh博士说:“接下来的调查可能会帮助我们发展并优化感官刺激,作为对人类使用的睡眠辅助手段。我们的发现表明,通过几个疗程针对每个个体个性化调节刺激参数,这种做法可能很有意义。”
不过,她的团队的最初目标是使用果蝇作为模型系统,更多地了解底层的神经机制。他们计划识别出果蝇大脑中涉及这一过程的特定神经元,确定摇晃诱导的睡眠是否像正常睡眠一样,起到强化记忆力、延长寿命的作用,以及重复刺激其他感官(比如视觉和嗅觉)是否也能诱导睡眠。
翻译:阿金
审校:戚译引
引进来源:托马斯杰斐逊大学

 
 
 
本文来自:中国数字科技馆
特别声明: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,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;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,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“来源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;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,请与我们接洽。
[责任编辑:环球科学]
分享到:
文章排行榜
©2011-2021 版权所有:中国数字科技馆
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
京ICP备11000850号-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
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
./t20210202_1042051_taonews.html
Baidu
map